空气质量监测器(LoRa)是一款支持 LoRaWAN的智能空气质量检测器,可用于测量室内或公共场合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中的 PM2.5、PM10、CO2、TVOC、HCHO 的浓度等,能准确测量出污染物浓度,并计算出空气质量指数AQI,当浓度超标时报警。
空气质量监测仪通常采用高灵敏度电化学传感器原理。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电化学性质来检测特定物质的传感器。在空气质量监测中,这种传感器就像是一个极为敏锐的“嗅觉器官”。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化学反应,当大气中的目标气体分子与传感器表面的特定化学物质接触时,会发生化学反应,这种反应会产生电信号。而这个电信号的强度与目标气体的浓度是相关的。例如,对于检测一氧化碳(CO)的传感器,一氧化碳分子会与传感器表面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生的电信号强度会随着一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然而,仅仅有电化学传感器还不够,还需要结合单片机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才能实现对大气中多种气体的连续监测,并在显示屏中显示数据。单片机技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类似于“大脑”的作用。它可以对电化学传感器传来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单片机是一种微型计算机芯片,它内部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部件。当传感器传来电信号后,单片机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比如进行信号放大、滤波、模数转换等操作,将原始的电信号转化为可以被识别和处理的数据。
网络通讯技术则让空气质量监测仪能够与外界进行信息交互。在现代环境监测体系中,监测数据需要及时传输到相关的管理部门或者数据中心,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通过网络通讯技术,空气质量监测仪可以将经过单片机处理的数据发送出去。例如,在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中,各个监测点的空气质量监测仪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城市的环境监测中心。这样,环境监测人员就可以在监测中心实时获取各个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数据,包括各种气体的浓度数据。同时,这些数据还可以在显示屏中显示出来,方便现场人员或者普通民众直观地了解空气质量状况。
维护与校准
为了确保空气质量检测仪的准确性,用户需要定期进行设备校准。大多数设备在出厂时已经校准,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因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精度。因此,建议按照设备制造商的说明进行定期校准,并使用校准气体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空气质量检测仪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先进的电子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实时、准确地监测环境空气质量,为用户提供科学、可靠的监测数据。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作者撰写及网上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学习之用,如有内容图片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